中心概况
一、实验室简介
轨道交通安全测试中心组建于2008年9月,为现在的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员工1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3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中心总人数的68.8%。实验室人员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总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优秀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共计2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1项。
中心的主要测试业务范围包括:列车实车系统动力性能测试、列车实车及动模型空气动力性能测试、车辆通风机性能测试、列车周围环境相关测试、车辆撞击参数测试、车厢内空气流场及品质测试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典型实例
1.动模型实验系统
需求:轨道交通特有的两交会列车、列车与隧道等相对运动的实验模拟从“零”做起,历时3年,于1998年建成与风洞试验互补的动模型实验系统;
关键技术:
列车瞬间加速:模型列车在0.23秒从0-500km/h (60g)
列车瞬间制动:模型列车在0.32秒从500-0km/h (43g)
车载、地面控制及测量技术
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世界上同类实验
装置仅有两套
中国1:16 500km/h
英国1:25 315km/h
2.实车空气动力测试系统
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在线实车空气动力测试技术
完成我国既有铁路所有6次提速和高速空气动力学在线实车实验和行车安全评估
(3)噪声测试系统
Ø噪声测试技术
列车边线噪声测试
车内外噪声源识别
[CRH6A通过噪声及噪声源测试研究]
Ø振动噪声及声学故障诊断
[CRH6A头部异常噪声测试研究]
CRH6A城际动车组车外噪声实车试验研究
(1)通过噪声测试
200km/h时的通过噪声:89.0dB(A)
|
|
|
|
(2)通过噪声源相控声阵列测试
转向架噪声明显,200km/h的声源级达到78.7dB(A);气动噪声并不显著。
4.车辆撞击参数测试系统
Ø研建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唯一能实时测定大吨位撞击力的车辆部件碰撞实验系统
在该实验平台上完成了
——各种类型的吸能材料及元件
——各种吸能防爬复合式结构
——车钩连接件、底架、车辆大部件等
5.列车运行姿态成套设备
轨道交通安全测试中心
三、研究领域
1.项目1—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速铁路大风防灾调度指挥系统预警机理、报警控制及可靠性研究
高速铁路沿线近地风场时间/空间预测
高速铁路沿线近地风场空间推演
恶劣风环境下行车安全问题诱发及控制机理
恶劣风环境行车安全指挥系统可靠性研究
2.项目2—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列车车辆间碰撞理论及耐撞性关键技术研究
形成高速列车相关碰撞理论
形成高速列车车体耐撞性关键技术
提出碰撞爬车、脱轨、脱线抑制方法
在安全碰撞速度内,碰撞车体高吸能,旅客生存空间完整
3.项目3-兰新二线动车组车体设计
•动车组气动性能研究及外形结构优化
•高温环境下动车组车下设备舱防热辐射技术研究
•高低温环境下车厢内部气流组织研究
•低温环境下转向架及受电弓防积雪结冰技术研究
•大风环境下设备舱通风散热及气流组织研究
•风沙联合作用对动车组运行安全研究
形成大风沙/高寒/高低温恶劣环境高速列车车体设计方法,为满足恶劣服役环境的兰新二线高速列车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4.项目4-市域铁路国铁和城轨制式隧道内净空设计标准研究
各种速度目标值下隧道和列车内的舒适度标准研究
各种速度目标值下区间隧道净空面积优化研究
各种速度目标值下列车通过设置通风井的长隧道区间的气动效应
和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各种速度目标值下列车运行对隧道区间内设置(人防门、横通道门)
影响和优化研究
隧道内净空面积综合优化研究
提出时速100~160km/h市域铁路地下线隧道内净空设计标准;提出缓解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的综合措施。
5.项目5-四方股份合作的碰撞项目
列车多体动力学计算仿真及缩比试验
天津地铁3号线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成都地铁2号线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北京地铁4号线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北京昌平线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天津滨海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阿根廷SM线动车组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广深港动车组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CRH高速动车组多体动力学碰撞碰撞计算仿真
高速动车组一维缩比模型多体动力学碰撞试验
6.近期与四方合作的碰撞项目
(1)列车端部复合式吸能防爬结构数值计算及碰撞试验
(2)CRH侧墙、底架、牵引梁等铝合金材料性能试验
(3)蜂窝铝多孔吸能材料准静态及冲击性能试验
(4)泡沫铝多孔吸能材料准静态及冲击性能试验
(5)不锈钢材料准静态及冲击性能试验
(6)天津地铁3号线车端吸能防爬结构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7)成都地铁2号线车端吸能防爬结构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8)天津滨海车端吸能防爬结构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9)A型车地铁车端吸能防爬结构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10)阿根廷SM线动车组车端吸能结构碰撞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11)CRH高速动车组车端主吸能元件试验验证
(12)CRH高速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开闭机构、复合材料外罩的综合冲击试验
7.其余国家级/省部级/校企合作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高速列车过长隧道和弯隧道微气压波算法研究、铁路沿线风速超前多步高精度预测方法研究;
(2)省部级项目科研项目12项,动车组安全服役技术研究、长大隧道及特殊环境防灾安全技术、高速铁路防灾系统综合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机车车辆前瞻性技术研究等等。
(3)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铁路轨道表面异物智能检测系统研究等。
四、联系方式
1. 办公室电话:0731-82655294
2. 地址:铁道校区轨道交通安全实验室